第九十三章执雁求亲
失了虎皮,没了进项,典韦一家的生计,又变得艰难起来。
好在那日典韦受了刘定的谢礼,收了几匹绢帛,典韦家中素来贫寒,母子都以麻布为衣,所以这几匹绢帛,也算是没有用武之地,也都被典韦拿去质换为米粮,聊以度日。
日子就这样过了小半年,这一天,阳甫里外复又人声鼎沸,来了一支车队。
阳甫里的乡亲好奇之际,纷纷向里长打探消息,这才得知,阳甫里又要新添一家住户了。
新住户姓樊,据说曾祖父一辈乃是阳甫里的居民,后来经商发家之后,便搬去了齐国临淄县。
到了这一代,有一名幼子分得一部分家产后,不喜经营商铺,便搬回了阳甫里,买下了近百亩田地,准备务农为生。
按照汉代的民俗,如果有新的居民搬进来后,同里的百姓都要上门拜访,这叫做“敦亲睦邻”
。
三日之后,樊家已经安顿妥当,同里的人在里长程兴的带领下,各自备下一份薄礼,前往樊家庆贺主人乔迁之喜。
樊家的主人名叫樊荣,字茂祖,是个三十来岁的圆脸汉子,接人待物,有条有理,一团和气,不愧是商家出身。
他站在门口,将到访的乡邻一一让进屋中,无论来人所带的礼物是轻是重,都笑脸相迎,一一答谢。
这时,门外礼宾的家仆唱喝一声:“同里典大郎前来拜访,贺礼野鸭一对。”
屋中的乡邻们听了,脸上各个有艳羡之色,野鸭肉质鲜美,令人闻之便会食指大动。
但是野鸭生性十分警觉,而且善飞,不易被猎获。
典韦的这份礼物,说贵重吧,也不算贵重,但是胜在稀奇难得,也算是别出心裁了。
樊荣笑呵呵的将典韦迎入了屋中,人大致来齐之后,宾主见礼,分别入座。
里长程兴开始向樊荣一一介绍里中的乡邻,介绍到典韦的时候,程兴特地夸赞道:“这位典大郎可不是寻常之辈,他乃是我己吾县中第一号的豪侠,武艺超群,力能擒虎,半年前,他就曾独力猎杀一只大虫,至今在县中传为美谈。”
程兴这般赞誉典韦,无非是炫耀自己管理的这个里,有多么的与众不同,借典韦来给自己增添一点颜面。
同里的乡邻们听了,也纷纷出言,讲述典韦的各种传奇故事,因为此时樊荣初到阳甫里,在他们眼中,尚属外人,能在外人面前夸赞一番自己家乡的独特事迹,自然能让他们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。
樊荣听了众人的夸赞,也对典韦改容相待,他上前向典韦敬了几杯酒,道:“某初到此地,诸事还须大郎这样的豪杰帮衬,还望大郎日后多多照顾才是。”
。
典韦虽不是虚荣之徒,但是受到众人如此的夸赞,也颇为得意,又见樊荣如此恭敬、全礼,便不假思索,答应了下来。
此后,樊荣时不时的便到典韦家来拜访,所带的礼物,或是新酒一坛,或是麻布半匹,或是新麦几斗,总之,都是农家常见之物,份量也不重。
伸手不打笑脸人,典韦一家也不好推脱不受,只好也时常送些野味做为还礼,而樊荣收到野味后,便加倍送些东西做为回礼,一来二去,两家的交情便日渐深厚起来。
樊荣每次来典家,都以对待母亲的礼节来拜见典母,而典韦到了樊家,樊荣的妻子,也用对待叔伯(这里指丈夫的兄弟)的态度来侍奉典韦,诚可谓是“升堂拜母,通家之好”
了。
这一日,乃是重阳节气,樊荣邀上了典韦一家,携妻带子,到山上辟邪,地方特意选中了典韦当初打虎的山头。
到了地方之后,摆开宴席,樊荣与典韦坐在一起,又是一通豪饮。
而另一边,樊荣的妻子李氏,则陪着典母说话。
典母见李氏身边,跟着一名十六七岁的女子,身穿一件素色的襦衫,腰间束着一条绿色的裙子,正在那里布置席上的诸般菜果,身段婷婷袅袅,别有风姿。
典母便低声向李氏问道:“那边的女子,却是何人?”
李氏也低声答道:“这位是我家良人的妹妹,因为生得白净,小名唤作阿雪。”
典母“哦”
了一声:“原来是你的女叔。
(汉代称小姑子为女叔)”
顿了一顿,典母又问道:“我看阿雪年岁也不小了,却不知道可曾字人?”
李氏道:“我家乃是商户,攀不起高门,可是我家良人却总觉得女叔人物生得好,想要她嫁个好人家,这高不成低不就的,就耽搁了两年,至今尚未字人。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相邻推荐:我是一缕风 网球:华国大魔王打服U18 上船吧,提督 网游之盗神 男配的小填房 精灵,我真的是一个农场主 着魔 妻乐无穷,总裁霸婚不离 重生之空间神符 谁说朕是娘炮! 穿书之好运满满 火影之日向夕云 重生1998回到童年 三途志 容朕想想不搞基(娱乐圈) 重生之千金16岁 仙界:我购遍三千世界 网游之宅心人后 重生1986 夜总娇妻不好哄夜霆枭